朝三暮四的本义和今义分别是什么

朝三暮四的本义是指反复无常,变化多端。今义则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经常变换,不可靠。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聪明机智的猴子,它发现主人经常用“朝三暮四”的方式来欺骗它,即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实,晚上给四个橡实。猴子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发现主人实际上并没有改变给它的橡实数量,只是改变了说法。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说话或做事反复无常、变化多端的人。
在古代,人们常用“朝三暮四”来形容那些不诚实、不守信的人。到了现代,这个成语的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今义中,“朝三暮四”常用来形容人在说话或做事上经常变换,让人难以捉摸,不可靠。比如,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变换多种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
此外,“朝三暮四”还比喻那些做事缺乏恒心、反复无常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三心二意,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导致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总之,“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在历史长河中,从古代的讽刺手法演变为现代的形容词汇,其含义也在不断拓展。然而,无论本义还是今义,都强调了一个人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应反复无常、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