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措施的基本含义

28半分熟的眼线时间:2024-07-06

反倾销措施是指一国(地区)的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商品倾销的损害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一种国际贸易救济手段,主要用于应对进口商品倾销行为。所谓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其商品出口到另一国(地区),从而对进口国(地区)的产业造成损害。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各国(地区)政府可以依据国内反倾销法律法规,对倾销商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临时反倾销措施:在反倾销调查期间,为了防止倾销商品继续造成损害,进口国(地区)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如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临时反倾销措施通常在调查结束前实施,最长不超过4个月。

2. 保证金制度:在反倾销调查期间,进口国(地区)可以要求进口商提供保证金,以确保进口商品在调查期间的价格不低于正常价值。保证金比率由调查机关根据调查结果确定。

3. 最终反倾销措施:在反倾销调查结束后,如果调查机关裁定倾销存在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可以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最终反倾销措施通常包括征收反倾销税和禁止倾销商品进口。

4. 非税措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进口国(地区)可以采取非税措施,如对倾销商品进行数量限制、关税配额等。

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非歧视原则:反倾销措施应适用于所有倾销商品,不得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商给予优惠。

2. 程序公正原则:反倾销调查和措施的实施应遵循公正、透明的程序。

3. 保护产业原则:反倾销措施应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商品的损害。

4. 可诉诸WTO原则: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内产业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不影响国际贸易的公平和自由。

总之,反倾销措施是一国(地区)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应遵循相关原则,确保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