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有哪四种

四库全书有四种,分别是《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由清朝乾隆皇帝组织编纂,历时十三年完成,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四大类,即经、史、子、集,每一大类下又细分多个子类,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要文献。
1. 经部: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十三经,以及与这些经典相关的著作和注释。经部是四库全书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核心地位。
2. 史部:史部收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史论等。正史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是史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部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也反映了历史观念和史学研究的方法。
3. 子部:子部收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等,以及与这些学派相关的著作。子部反映了古代中国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多样性。
4. 集部:集部收录了唐宋以后历代作家的诗文作品,包括散文、诗歌、词、赋等。集部是四库全书中文学作品的汇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库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宝库,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和编纂,清朝政府展现了其文化自信和统治能力,同时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