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烧之后怎么样

圆明园被烧之后,成为历史的见证,其遗迹保留至今,并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保护的深思。
圆明园,曾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万园之园”。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遭遇了毁灭性的劫难。园中的无数珍宝被掠夺,大量建筑被焚毁,使得这座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经过70余年的残毁,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现在可供游览的景点主要是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福海的残迹,重点有正觉寺、西洋楼和含经堂遗址等。
其中,正觉寺是唯一一组历经1860年和1900年两次劫难而完整留存下来的建筑物。2002年至2011年,正觉寺进行了复建保护工程,保留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圆明园九洲景区废墟已于2009年清理完毕,开放参观。
在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为了纪念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国在珠海和横店分别建立了圆明新园。珠海圆明新园占地1.39平方公里,以清朝文化主题背景,按1:1比例选建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横店圆明新园(万花园)占地4平方公里,同样以1:1比例重建圆明园。这些仿造的园景,既是对圆明园历史的一种重现,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尽管圆明园被烧之后,其历史风貌已不复存在,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保护的深思。如今,圆明园的遗迹和仿造园景成为了人们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的窗口,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