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离子的半径和sr离子的半径

Bi离子的半径大于Sr离子的半径。
在讨论Bi离子(铋离子)和Sr离子(锶离子)的半径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它们在形成离子时的电子排布变化。
首先,Bi属于周期表的第6周期,而Sr属于第5周期。在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也在增加。因此,理论上,Bi原子的半径应该大于Sr原子的半径。
当这些原子形成离子时,它们会失去或获得电子以达到稳定的电子排布。Bi原子(原子序数83)通常会失去5个电子形成Bi^3+离子,而Sr原子(原子序数38)通常会失去2个电子形成Sr^2+离子。
对于Bi^3+离子,它失去了最外层的5个电子,因此它只有3个电子层,而Bi原子原本有6个电子层。失去电子后,Bi^3+离子的半径会比Bi原子的半径小,但仍然比Sr^3+离子的半径大,因为Bi^3+离子的电子层数比Sr^2+离子的电子层数少。
对于Sr^2+离子,它失去了最外层的2个电子,因此它有4个电子层,而Sr原子原本有5个电子层。失去电子后,Sr^2+离子的半径会比Sr原子的半径小,但由于它比Bi^3+离子有更多的电子层,因此其半径仍然小于Bi^3+离子的半径。
综上所述,Bi离子的半径大于Sr离子的半径。这是因为虽然Bi离子在失去电子后电子层数减少,但由于其原始的电子层数较多,且其半径减少的程度不如Sr离子明显。此外,Bi^3+离子的电荷较高,这也导致了其半径相对较小,但总体上仍然大于Sr^2+离子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