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卡什么时候普遍使用的

国内信用卡的普遍使用大约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
信用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试点到普及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市场逐渐开放,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开始进入我国市场。最初,信用卡主要在一线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试点使用。
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用卡——龙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入信用卡市场,推出各自的信用卡产品。这一时期,信用卡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普及率仍然不高。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普及速度明显加快。银行通过提高信用卡的便捷性、增加优惠活动等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此外,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信用卡作为电子支付的载体,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到了21世纪初,信用卡在我国已经实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随着信用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信用卡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创新,如信用卡分期付款、积分兑换、境外消费等,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如今,信用卡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最新数据,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经突破8亿张,信用卡交易额持续增长,这充分证明了信用卡在我国已经实现了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