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决策有用观要求什么

会计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决策有用观,也称为会计信息有用性理论,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一观点要求会计信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特定的质量特征:
1. 可靠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石,它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客观性:会计信息应当基于客观事实,不受主观意愿的影响。
完整性:会计信息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可验证性: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被独立第三方验证,确保其真实性。
2. 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与决策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能够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评估风险。具体包括:
预测价值: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评价价值: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报告价值: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企业的历史和当前状况。
3. 可理解性:会计信息应当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使决策者能够容易理解。这要求会计报告的格式、术语和表述应当符合普遍接受的会计准则和标准。
4. 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在决策所需的时间内提供,以确保决策的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决策者,导致错误的决策。
5. 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会计信息的提供应当产生的效益大于其成本。这意味着会计信息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总之,会计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信息在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正服务于决策者的需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