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吗

26乐一个嘛时间:2024-07-06

可以,制取氧气时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适用于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氧气。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通常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或者过氧化氢(H2O2)分解来产生氧气。以下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1. 原理: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约为29 g/mol,而氧气的摩尔质量约为32 g/mol),因此氧气会自然上升,而空气会下沉。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导管引导至集气瓶中。

2.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集气瓶,瓶口朝下,并在瓶口处放置一小块玻璃片,以防止气体逸出。

将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的装置与集气瓶相连,确保导管插入瓶底。

开始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氧气开始产生并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

氧气进入瓶中,逐渐将瓶内的空气排出,玻璃片会因瓶内压力增加而掉落,此时瓶内几乎充满氧气。

实验结束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防止氧气逸出。

3. 注意事项:

由于氧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时,需要确保氧气产生速度适中,避免空气被快速排出,导致集气瓶内压力变化过大。

集气瓶应选择底部平坦、瓶口较大的类型,以便于氧气的收集和玻璃片的放置。

总之,向下排空气法是制取氧气时一种简单有效的收集方法,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氧气收集实验。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