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贴在门上的草叫什么草

端午节贴在门上的草叫艾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在家门上贴上艾草。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艾属。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端午节期间,它被赋予了驱邪避疫、保平安的寓意。
艾草的叶子呈灰绿色,边缘有锯齿状,气味浓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中,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因此,人们相信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贴在门上,可以驱除邪气,保护家人健康。
端午节贴艾草的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的驱邪信仰。相传,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五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活跃的日子,也是邪气最盛的时候。为了防止邪气侵扰,人们便在门上挂艾草,以此来驱邪避疫。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选择新鲜的艾草,洗净后晾干,然后剪成适当的长度,贴在门框上。有时也会将艾草与菖蒲(另一种具有驱邪作用的植物)一起使用,称为“艾蒲”。除了贴在门上,有些人还会将艾草编织成艾虎,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
除了驱邪避疫的功能,艾草在端午节还有其他象征意义。艾草的形状像一把利剑,象征着勇敢和正义,因此也寓意着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艾草的香气能够驱散蚊虫,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
总之,端午节贴在门上的草叫艾草,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艾草成为了人们心中驱邪避疫、保平安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