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属于什么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属于营业外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即企业在出售固定资产时,所获得的收入扣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以及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这部分收入在会计处理上被归类为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获得的收入,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这类收入通常包括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债务重组收益、政府补助等。在财务报表中,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相区分,营业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形成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以下是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归类为营业外收入的详细解释:
1. 会计核算: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出售固定资产时,首先需要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然后,支付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接着,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时,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或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2. 资产处置损益:出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会计上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进行核算。如果处置净收益,则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如果处置净损失,则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3. 营业外收入:由于出售固定资产属于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因此,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最终会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这部分收入将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4. 税前扣除: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通常可以税前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扣除的金额应该是扣除增值税后的收入,以及扣除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后的金额。
总之,出售固定资产净收入属于营业外收入,是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会计上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进行核算,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