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了还有机会取保吗

逮捕了仍然有机会取保候审。
在司法实践中,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但并不意味着一旦被逮捕就失去了取保候审的机会。
以下是关于逮捕后仍有机会取保候审的详细说明:
1. 取保候审的定义和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即不剥夺其人身自由,而是通过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以及不危害社会安全来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需要补充侦查,且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其他不宜羁押的情形。
2. 逮捕后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
一旦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可以向决定逮捕的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申请取保候审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依据;
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保证措施。
3. 取保候审的决定和执行:
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决定机关应当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并通知执行机关。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具体措施包括:
签订保证书;
提交保证金;
约束其活动范围;
规定报告义务。
4. 取保候审的变更和解除: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或者出现了新的危险因素,决定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解除取保候审。
总之,逮捕了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机会取保候审。只要符合法定条件,犯罪嫌疑人或其辩护人可以通过合法程序申请取保候审,并有可能获得批准。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