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是衡量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而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剩余价值率的分子。
剩余价值率(m')是衡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关键指标。它通过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例来表示,即 m' = m/v。这里的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但这个价值超过了支付给工人工资(即可变资本v)的部分,因此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率的分子,它是工人劳动创造的、超出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归资本家所有,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榨取的剩余价值的比例,因此,剩余价值率越高,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维持的基础。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这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c与可变资本v的比例增加),剩余价值率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剩余价值总量仍然可能增加,因为资本家可以通过增加总资本投入来提高剩余价值总量。
总的来说,剩余价值率是分析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重要工具,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