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替换是什么罪

酒驾替换通常构成包庇罪。
酒驾替换,即在发生酒后驾驶行为后,驾驶员与他人交换驾驶位置,以逃避酒驾检查的行为,属于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意图使酒驾者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包庇罪。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在酒驾替换的案例中,替换者的行为符合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1. 主观上,替换者明知对方已经酒驾,仍然故意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具有包庇的故意。
2. 客观上,通过交换驾驶位置,替换者实际上帮助酒驾者脱离了可能的法律追责,构成了包庇行为。
包庇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0条的规定,包庇罪的处罚一般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包庇重罪犯人或者多次包庇他人犯罪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酒驾者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危险驾驶罪的处罚为拘役,并处罚金。因此,即使替换者成功使酒驾者逃避了现场处罚,酒驾者一旦被查实,仍然可能面临危险驾驶罪的法律后果。
1、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犯罪主体:包庇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明知对方是犯罪人,且有包庇的故意,即帮助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
3.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包庇行为,如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犯罪人逃匿,或者作假证明为犯罪人开脱罪责。
4. 客观结果:包庇行为对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起到了实际作用。
满足以上四个要件,即可构成包庇罪。在酒驾替换案例中,如果替换者明知对方酒驾,且通过交换驾驶位置帮助其逃避检查,那么就满足了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2、包庇罪与窝藏罪的区别
包庇罪与窝藏罪虽然都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但两者在行为方式和对象上有所不同:
1. 行为方式:包庇罪主要是通过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逃匿或作假证明等方式,帮助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而窝藏罪则是直接将犯罪人藏匿在某个地方,或者为其提供生活所需,使其不被发现。
2. 对象:包庇罪的对象既可以是已经犯罪但尚未被发现的犯罪人,也可以是已被发现但尚未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人。窝藏罪的对象通常是已经被发现但尚未被逮捕或判决的犯罪人。
在酒驾替换案例中,如果替换者只是在酒驾被发现前帮助逃避检查,那么更倾向于构成包庇罪。如果替换者在酒驾者被发现后,继续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或帮助其逃匿,那么可能构成窝藏罪。
总之,酒驾替换行为在法律上可能构成包庇罪,行为人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酒驾者本身的行为也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无论是酒驾者还是替换者,都应该认识到此类行为的严重性,遵守交通法规,确保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