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下来后可以撤诉吗法院

判决书下达后,一般情况下,原告不能撤诉,因为判决书已经对案件作出了终局性裁决。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1. 上诉: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满,原告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请求重新审理。上诉期间,原判决并不立即生效。
2. 申请再审:判决生效后,如果原告发现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或者原判决存在程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形,可以申请再审。再审程序由原审法院或其上级法院启动。
3. 申诉: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原告认为判决确有错误,可以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查。
4. 执行和解: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可以请求法院中止执行,并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重新安排权利义务关系。但这并不是撤诉,而是通过和解改变执行方式。
5. 民事调解:在判决生效前,如果双方当事人愿意,可以申请法院进行民事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失败,法院会继续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每一种途径都有其适用条件和程序,如时间限制、证据要求等,因此,具体操作前应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直接向法院咨询。
1、判决书下来后多久生效
判决书生效时间通常取决于以下情况:
1. 当事人未上诉:如果判决书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内均未提起上诉,那么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即刻生效。在中国,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15天,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10天。
2. 上诉后: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起上诉,原审判决书将不立即生效。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送达后,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均未再上诉,二审判决或裁定即为终审判决,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3. 法律另有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可能会规定判决书在送达后立即生效,无需等待上诉期满。
2、判决书下来后不执行怎么办
如果判决书下来后,被告方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请强制执行:向作出判决的法院提交执行申请,法院将启动执行程序,对被告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或拍卖,以实现判决内容。
2. 提供财产线索:原告应尽可能提供被告的财产信息,如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以帮助法院执行。
3. 限制高消费:法院可以对未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制其乘坐飞机、高铁、入住高档酒店等。
4. 刑事责任:如果被告恶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法律援助:如果原告经济困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服务。
总之,判决书下达后,原告通常不能撤诉,但可以通过上诉、再审、申诉、调解或执行等途径寻求改变判决结果或保障权益。如果对方不履行判决,原告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并采取其他法律手段促使判决得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