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是指什么事变呢

一二八事变是指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图谋侵占中国东部沿海的上海地区,在上海蓄意发动的侵略事件。
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图谋侵占中国东部沿海富庶区域而发动的侵略事件。这场事变发生在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坦克掩护下,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在民众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在这次事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在装备远不如敌军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英勇作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日本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各界人民组织反日救国会,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等,积极支援前线。这场抗战持续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死伤万余人,日军司令官四度更换。
一二八事变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这场战争将日本原来嚣张的气焰打击得荡然无存,中国虽然损失巨大,但对日军也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日军不得不增加兵力。
2. 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产生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产生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长期斗争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在一二八事变中得到全方位升华。
3. 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形象: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多地民众纷纷组建抗日义勇军,竭尽全力支援军队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也为在沪西方人所亲见。
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了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在英、美、法等国的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尽管如此,一二八事变仍然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族抗争事件,它不仅促进了国内团结,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