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哪年取消的

粮票是在1985年取消的。
粮票,作为我国历史上特有的物资票证,承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生活的诸多记忆。它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粮食和其他重要物资进行配给。
粮票的发行始于1955年,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粮食供应紧张,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并随之发行了粮票。随着时间的推移,粮票逐渐扩展到食用油、布匹、棉花等生活必需品,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计划供应体系。
粮票的取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85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生产逐渐放开,市场供应状况得到改善。同年,国家开始逐步放宽对粮食价格的管制,允许市场调节。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粮票的取消奠定了基础。
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粮票的通知》,宣布从1985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一步。取消粮票后,人民群众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凭票购物转变为自由选购,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粮票的取消,不仅结束了我国长达30年的票证时代,也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它见证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如今,粮票已成为历史文物,成为了人们怀念过去、追忆历史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