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概念最早是哪个国家提出来的

电子政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
电子政务(e-Government)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利用这些技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潜力。1993年,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计划,这一计划被视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中,美国政府提出了“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将政府服务、政府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电子化、网络化。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将政府的信息和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公众,实现政府与公众、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化交流。
随后,美国政府在1996年发布了《政府互联网站点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一规划提出了政府网站建设的五个原则: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减少浪费。
美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国家,如韩国、英国、新加坡等,纷纷效仿美国的做法,开始推进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韩国在1978年开始逐步推进人事、工资、年金管理等各种统计的电算化,并在1999年出台了“CyberKorea21”计划,旨在通过行政业务的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