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分为几个级别

尾矿库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
尾矿库是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堆存场所。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督尾矿库的环境风险,我国根据尾矿库的库容、坝高、构筑物级别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和治理。
一级尾矿库:总分85分(含)以上,这类尾矿库环境风险较高,主要构筑物如尾矿坝、库内排水构筑物等失事后难以修复,需要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措施。
二级尾矿库:总分65分(含)至85分,这类尾矿库环境风险中等,次要构筑物失事后不至造成下游灾害或对尾矿库安全影响不大,但仍需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治理。
三级尾矿库:总分65分以下,这类尾矿库环境风险较低,主要构筑物和次要构筑物失事后易于修复,但仍需进行基本的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措施。
此外,我国生态环境部还针对尾矿库环境监管制定了《尾矿库环境监管分类分级技术规程(试行)》,旨在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简便易行的原则,指导各地划分尾矿库环境监管等级,便于集中力量优先抓好环境风险突出的尾矿库,提升环境监管效能,防范化解尾矿库环境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会根据《技术规程》和相关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尾矿库进行分类分级,并实施相应的环境监管措施。例如,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贵州省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就明确了尾矿库的环境监管等级划分、管理单位以及监管要求等内容。
总之,我国尾矿库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级别,各级别尾矿库在环境风险、构筑物级别、监管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旨在通过分类分级监管,提高尾矿库环境风险防范和污染防治水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