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什么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是一种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是一个地跨鄂、湘、赣、皖、苏、浙、沪等七省市的广阔平原。这一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长江及其众多支流在数百万年间的冲积作用。
该平原地貌特点如下:
1. 地形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100~400千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平原海拔一般在5~100米之间,多在海拔50米以下。地形以低平为主,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形成了“水乡泽国”的景观。
2. 地质构造: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断陷盆地。这些盆地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积填充,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平原地貌。
3. 水文特征:长江及其支流在平原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系,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型湖泊,以及众多中小型湖泊。这些湖泊与河流相互交织,使得平原地区水网密布。
4. 地貌类型:平原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平原等组成。其中,长江三角洲平原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洼地总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千米。
5. 气候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14~18℃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
6. 人文景观:由于水乡泽国的特殊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如江南园林、水乡古镇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综上所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种以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该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人文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