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交公粮60岁以上,有工资拿吗

没有工资拿
在中国农村,交公粮是指农民按照国家规定,将部分农产品上交给国家或集体,以支持国家的粮食储备和农业生产。这一制度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存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业政策的调整,交公粮的制度已经逐步取消。
对于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是否能够获得工资,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交公粮本身并不等同于工资。交公粮是农民对国家的义务,而工资则是劳动者因为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报酬。在交公粮的时代,农民并没有因为交公粮而获得工资。
其次,随着交公粮制度的取消,相应的福利政策也有所调整。目前,中国政府对于农村老年人的保障主要是通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的。这些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并不是通过工资的形式发放。
对于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可能会享受到以下几种形式的保障: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可以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到一定年龄后(通常是60岁)可以领取养老金。
2. 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可以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
3. 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政府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
4. 临时救助:对于遇到突发困难的农村居民,政府会提供临时救助。
综上所述,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不会因为交公粮而获得工资,而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相应的保障和救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些保障措施将会更加健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