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士是现在的什么学历

贡士在现在的学历体系中相当于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水平。
贡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古代士人通过一系列考试后的学术地位。在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拔官员和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贡士这一称号,源自于古代诸侯国向中央推荐的士人,后来发展成为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资格。
在唐代和宋代,贡士指的是通过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的合格者。到了明代,贡士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乡试的举人,他们有资格入京参加会试;二是被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清朝时期,贡士则专指通过会试的士人,他们已经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官职晋升的资格。
通过会试的贡士,如果再通过殿试,则被赐予进士称号,成为进士意味着他们获得了最高级别的科举学位。在清朝,进士是实际上的最高学历,相当于现代的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水平。由于殿试不黜落参试人员,所以贡士在会试中试后,实际上已经等同于现代的本科毕业生。
因此,贡士在古代的学术地位和现代的学历水平相对应,可以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不仅是学术上的佼佼者,也是当时社会地位较高的知识分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