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喝的酒都是什么酒多少度

唐朝时期的酒品种丰富,包括米酒、黄酒、白酒、葡萄酒等,度数一般在10度至65度之间,其中米酒和黄酒多在10度至20度,而白酒的度数较高,通常在50度以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酒文化极为发达的时期,当时的酿酒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酒品种类繁多,度数也有较大差异。
首先,米酒是唐朝最常见的酒类之一。米酒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口感醇厚,度数一般在10度至20度之间。米酒因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相对低廉,深受当时百姓喜爱。
其次,黄酒也是唐朝常见的酒类。黄酒以糯米或大米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度数一般在15度至20度之间。黄酒色泽金黄,口感醇厚,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再次,白酒在唐朝时期已经出现,是一种高度酒,酒精度数一般在50度以上,最高可达65度。白酒以高粱、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唐朝的泸州老窖就是以生产白酒而闻名,其酒精度数在53%至46%之间。
此外,葡萄酒也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酒类。葡萄酒以葡萄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色泽呈绿色或浅黄色,口感独特。唐朝的葡萄酒多由西域传入,因其价格昂贵,主要供达官贵人享用。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来看,唐朝时期的酒多呈浊色,即未经过滤的酒,这与现代的蒸馏酒有所不同。当时的酿酒技术有限,因此酒度数并不高,一般在10度至20度之间。而李白等诗人诗句中提到的“斗酒诗百篇”,也反映出当时酒水的度数并不高,否则李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喝下如此大量的酒。
总的来说,唐朝时期的酒文化丰富多彩,酒品种类繁多,度数差异较大,既有适合平民百姓的米酒和黄酒,也有供达官贵人享用的白酒和葡萄酒。这些酒类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繁荣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