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汽车什么时候出现

中国公共汽车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中国公共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的公共汽车主要是由外国公司引进的,这些车辆主要用于城市间的交通连接。1922年2月,宁波商人董杏生正式向当时的工部局申请注册成立了中国公利汽车公司,并开辟了从静安寺圣乔治饭店沿愚园路至兆丰公园(中山公园)的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注册的公共汽车线路。
最初,公利公司旗下的公共汽车仅有两辆德国霍克牌客车,每辆车的载客量大约在30人左右。这些车辆在同年8月13日通车,标志着中国公共汽车运输服务的开始。此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共汽车逐渐在上海及全国其他城市普及。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公共汽车的数量和线路都有显著增长。1931年3月11日,市公用局轮渡管理处开辟了高桥码头至高桥镇之间的公共汽车线路,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形态。同时期,上海的双层公共汽车也成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代表,这种双层车在1934年4月1日投入1路汽车线运营,其上层设38坐席,下层设32坐席和12个立位,每辆可载客82人。
从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中国的公共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先进的巨大变迁,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的公共汽车服务不断优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