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时点火跟正时点火的区别

偏时点火与正时点火的主要区别在于点火时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偏时点火(Late Ignition)与正时点火(OT)是两种不同的点火策略,它们在发动机运行中的点火时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正时点火,顾名思义,指的是点火时机与发动机的燃烧周期完全同步。在这种点火方式下,点火正时被设定在活塞即将达到上死点(Top Dead Center, TDC)的位置。这样的点火时机能够确保混合气在燃烧室内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实现最高效的燃烧。正时点火通常用于高性能的发动机,因为它可以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和效率。
偏时点火则是指点火时机被延迟到活塞接近上死点之后。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在偏时点火下,由于点火延迟,燃烧过程开始得晚,燃烧速度较慢,从而减少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氮氧化物生成。然而,这种点火方式会牺牲一些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以下是偏时点火与正时点火的一些具体区别:
1. 动力输出:
正时点火:由于点火时机准确,混合气燃烧充分,能够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
偏时点火:点火延迟导致燃烧不充分,动力输出相对较低。
2. 燃油经济性:
正时点火:燃烧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偏时点火:燃烧效率稍低,燃油经济性略差。
3. 排放:
正时点火:在高速行驶时,由于燃烧效率高,可能会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
偏时点火:通过延迟点火,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有利于排放控制。
4. 发动机温度:
正时点火:燃烧效率高,有助于维持发动机较低的温度。
偏时点火:燃烧效率较低,可能导致发动机温度上升。
在实际应用中,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车辆设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点火策略。例如,对于追求高性能的跑车,可能会采用正时点火以获得最大的动力输出;而对于注重环保和排放的车型,可能会采用偏时点火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