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西迁节是几月几号

农历四月十八日
锡伯族的西迁节,又称为四一八节、怀亲节、杜音拜专扎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这一节日因纪念的时间为农历四月十八日而得名,是锡伯族人民纪念祖先英勇事迹的重要传统节日。
历史上,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在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国家边疆安全的需要,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市)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共计约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于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离开故土,踏上了前往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的漫漫征途。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锡伯族人民最终到达伊犁地区,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锡伯族人民将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西迁节。在这一天,锡伯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野炊、歌舞表演、摔跤、射箭、赛马等,以此缅怀祖先的英勇事迹,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迁节逐渐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逐渐面临消亡的威胁,熟练掌握锡伯文和锡伯语的人数越来越少,西迁节等民俗文化造型艺术的个性化特点也逐渐减弱。
因此,保护和传承锡伯族的西迁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节日得以延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锡伯族的西迁历史,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