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是哪一年撤的

供销社的撤销并非统一时间,而是逐步进行的。
供销社,即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重要商业机构,主要负责农村商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供销社的设立旨在加强农村市场的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供销社的撤销并非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经历了逐步的过程。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供销社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时间节点:
1. 1983年,中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标志着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农村供销社的职能受到了冲击。
2. 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供销社的经营模式逐渐不适应市场需求,经营困难加剧。
3. 1995年,中国政府开始对供销社进行改革,旨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包括股份制改造、产权制度改革等。
4. 2000年代,供销社的撤销步伐加快。一些供销社通过改革实现了转型,成为综合性商业企业;而另一些则因经营不善而关闭。
5.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供销社改革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
总的来说,供销社的撤销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供销社撤销时间不尽相同。直到今天,虽然供销社的名称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但其功能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地转型为服务“三农”的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