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锂离子电池不能过充及过放?

锂离子电池不能过充及过放是因为这些操作会导致电池结构损坏、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在正常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存储能量;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回正极,释放能量。以下详细解释为什么锂离子电池不能过充及过放:
1. 过充:
正极材料结构破坏:过充会导致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嵌入过深,形成锂枝晶。这些枝晶可能会刺穿隔膜,导致短路,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电池燃烧或爆炸。
电解液分解:过充会加速电解液的分解,产生气体,增加内部压力,进一步加剧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容量和寿命下降:长期过充会加速电池老化,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
2. 过放:
负极材料结构破坏:过放会导致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脱嵌不足,可能形成锂金属沉积,这会破坏电池的内部结构,降低电池性能。
电极膨胀:过放时,负极可能会因为锂金属沉积而膨胀,增加电池内部压力,同样可能刺穿隔膜,造成短路。
性能下降:过放会减少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可能会使电池失去部分容量,无法恢复。
因此,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控制充电和放电过程,避免过充和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