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是哪一年爆发

五卅运动是在1925年爆发的。
五卅运动,亦称五卅惨案,是一场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的重大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上海,并迅速蔓延至全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群众性抗议活动。
五卅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不断加剧,通过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租界的所在地,成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1925年5月,上海租界工部局提出了增加码头捐、交易所注册和印刷附律等三项提案,这些提案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经济主权和出版自由,引起了上海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5日,日本资本家在上海日本纱厂枪杀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工人多人,这一事件激起了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市民的愤怒。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并决定在5月30日举行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
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进行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要求收回租界。然而,英国巡捕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口逮捕了100多名学生。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在群众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时开枪射击,导致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被捕者、受伤者无数,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反帝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五卅运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同时也加速了国共合作的步伐,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