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殿试录取的举人叫什么

25独霸天下^时间:2024-07-05

明清殿试录取的举人称为进士。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选拔人才。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和院试。其中,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阶段,由皇帝亲自主持或委托大臣主持。

在殿试中,所有通过会试的贡士都有资格参加。殿试的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者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区分等第。殿试录取者统称为进士,这个称号意味着他们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的全部阶段,获得了进入政府任职的资格。

进士的录取分为三甲,具体如下: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状元:通常被视为“天下第一才子”,是殿试中的第一名。

榜眼:殿试中的第二名,意为榜上有名之眼。

探花:殿试中的第三名,因其成绩优秀,有如探得花魁之美誉。

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较多,第一名通常称为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也是人数较多的一甲。

因此,明清殿试录取的举人,即通过殿试的人,被统称为进士。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进入官僚体系的重要途径。进士在明清时期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仕途通常都非常顺利,能够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