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两点

帧中继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简化协议和高效传输。
帧中继技术是一种在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第二层上使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
1. 简化协议:帧中继技术通过简化节点间的协议,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功能留给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去完成。这种简化的方式可以减少节点间的通信复杂度,降低交换机的处理开销,提高网络效率。
2. 高效传输: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传输过程中,帧中继将数据信息分割为较小的帧进行传送,从而提高整体传输效率。同时,帧中继可以灵活地支持多种数据业务,如局域网互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文件传输、图像查询业务等。
具体来说,帧中继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非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实现带宽复用及动态分配带宽。
(2)帧中继协议简化了X.25的第三层功能,使网络功能的处理大大简化,提高了网络对信息处理的效率。
(3)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这样省去了帧编号、流量控制、应答和监视等机制,大大节省了交换机的开销,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通信时延。
(4)帧中继用户的接入速率一般在64kbps~2Mbps之间,近期已提高到(8~10)Mbps。
总之,帧中继技术以其高效、简化的特点,在广域网(WAN)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帧中继技术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