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退休从哪一年开始

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从2018年开始逐步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平均寿命的延长,国家开始逐步推进退休年龄的延长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同时鼓励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退休年龄延长的政策,具体实施方式为:从2018年开始,每3年延迟退休年龄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达到65岁。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旨在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
具体到各个省份和地区,政策的实施时间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江苏省和山东省在2022年1月就已经开始实施相关法规,允许参保人员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后,可以推迟退休,推迟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山东还特别指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员工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延迟1至3年,但一般不会超过65岁。
此外,部分行业和职业群体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退休年龄的调整。例如,宁波市从2022年6月13日起,将出租车司机的从业资格证有效期延长至65周岁,这一政策使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可以继续从事相关工作。类似的,网约车行业也开始调整司机的年龄门槛,允许65周岁以内的司机加入。
在养老保险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指出,个人缴满15年基本养老保险后,在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前,用人单位仍需继续为其参保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在缴满15年后,是否继续缴费可以自由选择,但建议继续缴费以增加养老金领取额度。
总体来看,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个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国家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完善,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关于退休年龄调整的措施出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