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分类和等级划分标准政策依据是什么

19独孤求偶时间:2024-07-04

机场分类和等级划分标准政策依据主要包括《民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以及《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等。

机场分类和等级划分标准政策是依据我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以及《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的。以下是对这些政策依据的详细说明:

1. 《民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我国民用机场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工作。该办法明确了机场分类和等级划分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标准,为机场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该规定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我国民用机场的建设和管理。该规定明确了机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程序、建设标准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机场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提供了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依据。

3. 《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旨在规范我国民用机场的运行安全管理。该规定明确了机场运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为机场的分类和等级划分提供了运行安全管理方面的依据。

机场分类和等级划分标准政策依据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机场分类:根据机场的功能、规模、设施、设备和服务水平等因素,将机场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机场。

(2)机场等级划分:一类机场为最高等级,四类机场为最低等级。机场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等指标。

(3)机场建设标准:根据机场等级划分,规定了不同等级机场的建设标准,包括航站楼面积、跑道长度、停机位数量、配套设施等。

(4)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了不同等级机场的运行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安全保障、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