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计划,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预算年度内各项收支活动的全面规划和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一种财政预算编制方式,它是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管理和预算编制,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预算编制原则:遵循预算法定原则、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约束原则和绩效管理原则。
2. 预算编制范围: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部分社会团体等预算单位。
3. 预算编制内容:
收入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其他收入。
支出预算: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国防等13类;按照支出经济性质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12类。
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 预算执行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执行,并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
5. 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应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于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部门预算,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活动的全面管理和监督,促进财政资金合理分配,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同时,部门预算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