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有哪几条线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的严重缺水问题。该工程总体规划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供水范围和调水目标。
1.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早启动的部分。它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抽引水源,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东线工程的输水线路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北上,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提供水源,同时也可以作为天津市的补充水源。
2.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经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继续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北上。中线工程的地形相对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以自行流向北方。该线路主要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3.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工程量最大、难度最高的部分。它位于长江上游,计划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同时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提供水源。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