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按什么比例发放

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是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来确定的。
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计算结果,主要依据以下两个方面:
1. 缴费年限:这是影响基础养老金发放比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就越高。根据我国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缴费每满1年(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月)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这意味着,缴费年限直接影响着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的绝对数额。
2. 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是反映个人缴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个人缴费工资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值。平均缴费指数越高,说明个人缴费水平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 = (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个人缴费工资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平均值乘以本人缴费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国家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养老金支付能力,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例如,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4.5%,这也意味着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有所提高。
总之,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比例是一个综合考虑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的结果,旨在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