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谓的小学和大学

古人所谓的小学,主要指基础教育阶段,相当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大学则是指高等教育阶段,与现代的大学概念相对应。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其教育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小学”和“大学”是两个重要的阶段。
“小学”通常指的是儿童的基础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以识字、写字、读经为主,注重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古代的小学教育不像现代那样系统,更多依赖于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在《礼记》中提到:“小学在国中,大学在郊。”这里的“小学”指的是在国都中的教育机构。
“大学”则是指更高层次的教育,相当于现代的高等教育。古代的大学教育不仅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天文、地理等学科,还包括武艺、书法等技艺。古代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形象。古代的大学通常设在都城或州府,由朝廷设立,如东汉时期的太学。
总的来说,古代的“小学”和“大学”与现代社会中的小学和大学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