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是哪一年开始的

营改增试点始于2012年。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税制结构,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营改增试点始于2012年,经过几年的逐步推进,最终在2016年全面实施。
营改增试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在营业税制度下,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不仅要缴纳增值税,还要缴纳营业税,这种双重征税机制增加了企业的税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营改增通过将营业税并纳入增值税,实现了对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单一环节征税,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首先在上海启动,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覆盖了更多的行业。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实施,涵盖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领域。
营改增试点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企业税负得到明显减轻。据相关数据显示,营改增试点实施后,企业税负平均下降5%左右,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更为明显。其次,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营改增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发展,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营改增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减少企业之间的税收差异。
总之,营改增试点自2012年开始,经过几年的逐步推进,最终在2016年全面实施,这一改革举措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