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三支一扶是一项旨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就业政策。
三支一扶计划,全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是我国政府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该计划始于2006年,依据国家人事部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而设立。
三支一扶计划的核心目的是将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热情带到农村基层,为农村地区提供教育、农业、医疗和扶贫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具体来说,三支一扶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支教: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支农: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济发展等工作。
3. 支医: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4. 扶贫:指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从事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自实施以来,三支一扶计划已经选派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累计人数达到数十万。这不仅为农村基层提供了急需的人才支持,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平台。此外,三支一扶计划还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工资待遇、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以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三支一扶计划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例如,2021年启动的第四轮(2021-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就增加了“帮扶乡村振兴”的内容,以更好地支持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