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在什么时候建立

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年。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周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东周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这一年被认为是东周的开始。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则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
东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这是周朝统治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的重要事件。在此之前,周朝的首都位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由于镐京地区内乱和外患频繁,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以寻求新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东周建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西周晚期的内乱和外患: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这一时期的缩影。加上戎狄等外患的侵扰,使得周朝的统治力大幅下降。
2. 周平王的决策:周平王在位期间,鉴于镐京地区的困境,决定东迁洛邑。这一决策使得周朝的统治中心得以稳定,为东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在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崛起,争霸天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则展开了长达几百年的激烈角逐。
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同时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周时期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