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公园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北京北海公园建成于辽代
北京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是北京最著名的古典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具体建成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5年之间。
北海公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辽代,当时这里被称为“白塔海子”,是辽代的皇家园林。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北方民族政权,其都城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附近就有类似的园林。后来,金代继承了辽代的领土,并将都城迁至中都(今北京),北海公园也因此成为了金代的皇家园林。
到了元代,北海公园继续作为皇家园林存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修缮。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了一座更加宏伟的皇家园林。元代的北海公园已经具备了今天北海公园的基本格局,包括白塔、五龙亭、北海桥等著名景点。
明朝建立后,北海公园继续作为皇家园林使用,并成为皇帝和皇族进行游乐、祭祀等活动的地方。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其面积达到了今天的规模。明朝时期的北海公园已经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
清代继承了明朝的皇位,北海公园也成为了清朝皇室的园林。清朝对北海公园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使其更加精致和壮丽。清朝时期,北海公园不仅是皇家园林,还是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如皇帝举行的大型庆典和外交活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海公园逐渐向公众开放,成为了一座公共园林。新中国成立后,北海公园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修缮,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综上所述,北京北海公园的建成时间可以追溯到辽代,经过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风貌。北海公园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