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如何被秦国灭亡的

齐国最终被秦国灭亡,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历史上曾一度称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逐渐衰落。齐国被秦国灭亡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战略布局。
首先,齐国在齐湣王时期,因攻占宋国而遭到五国联合讨伐,导致国力大减。此后,秦国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与齐国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削弱其他周边国家。
在齐国王后去世后,田建继位,他缺乏治国才能。秦国趁机派遣高官与齐国相国后胜结交,通过贿赂和夸大其词,使得后胜在齐王面前不断美化秦国,导致齐国对秦国的实力和威胁认识不足。
当秦国与魏国交战时,齐国拒绝援助魏国,导致魏国被秦国灭亡。随后,秦国攻打赵国,齐国虽派出少量兵力支援,但当赵国向齐国借粮时,齐国却以各种借口拒绝,进一步削弱了齐国的国际地位。
乐毅伐齐事件也是齐国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燕昭王联合其他国家攻齐,齐国几乎灭亡。尽管乐毅伐齐因燕惠王的疑心而功亏一篑,但这一事件打破了战国七雄的平衡,使其他国家有了攻伐齐国的口实。
战国后期,齐国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五国相继灭亡后,齐国面对强大的秦国,选择消极抵抗,没有积极应对。齐王建在位期间,国内政治纷争不断,朝政受到母族影响,国王本人懦弱无能。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征服齐国。齐王建投降后,被嬴政欺骗,关进树林里饿死。齐国的灭亡,一方面是因为敌国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齐国自身的消极和无能。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其灭亡过程充分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