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哪个季节

这句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句诗通过描绘杨花落尽和子规啼鸣的景象,传达了暮春时节的典型特征。
杨花,即柳絮,在春天盛开之后,随着春风的吹拂,逐渐飘落。而子规,是一种鸟类,其啼声凄切,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凄凉。在诗中,杨花的落尽和子规的啼鸣,共同营造出一种春光逝去、时光流转的感觉。
暮春,通常指的是春季的后期,即农历三月到四月之间。这个时期,自然界中的植物开始由盛转衰,花开花落,春意渐浓,但同时也预示着夏季的到来。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旺盛,但同时也有一种即将告别春天的感伤。
杜甫在这句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暮春时节,既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标志。这样的季节,往往让人产生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期待。
此外,这句诗也常被引用来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古代文学中,暮春时节往往与离别、悲伤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总之,“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描绘的暮春时节,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别绪。这种独特的季节感,使得这句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