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内部矛盾的激化。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社会经济变革: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农民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效率。
2. 农奴制矛盾激化:农奴制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这导致了农村人口过剩和劳动力短缺。同时,农奴制度加剧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 国际压力: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这给俄国带来了国际压力。俄国为了维护国际形象,避免被视为落后国家,也迫切需要废除农奴制。
4. 政治改革的需求:农奴制的存在与民主改革的理念相悖。随着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俄国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废除农奴制成为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5.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个人因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并亲自推动了这一改革。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废除农奴制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的变革、内部矛盾的激化、国际压力、政治改革的需求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个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