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发展过程

245、若兮时间:2024-07-05

地震勘探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现代化的过程,其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最初的地震勘探方法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来测量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1845年,R.马利特首次使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进行测量,这可以视为地震勘探方法的萌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利用重炮后坐力产生的地震波来确定对方的炮位,这是地震勘探技术初步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例子。1913年前后,R.费森登开始研究反射法地震勘探,但当时技术尚未成熟。直到1921年,J.C.卡彻将反射法地震勘探投入实际应用,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次记录到人工地震产生的清晰反射波,标志着反射法地震勘探进入工业应用阶段。

20世纪早期,折射法地震勘探在德国L.明特罗普的研究基础上得到发展。20年代,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折射法地震勘探发现了许多盐丘。30年代末,苏联的甘布尔采夫等对折射法进行了改进,能够记录后到的各个折射波,并更细致地研究波形特征。

随着技术的进步,50至60年代,反射法地震勘探的光点照相记录方式被模拟磁带记录方式所代替,提高了记录质量。70年代,模拟磁带记录又为数字磁带记录所取代,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进入90年代后,大规模集成电路记录地震仪的出现,使得地震勘探的动态范围达到了120dB,同时数据传输方面出现了网络遥测技术,标志着地震勘探技术进入了第四阶段。

近年来,我国在地震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成功完成了超深水海域的勘探作业,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装备领域的技术自主研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自主研发的装备包括海亮拖缆采集系统、海源震源控制系统、海途综合导航系统以及海燕系列水鸟等多种复杂的水上和水下设备,能够完成海上油气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总的来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过程,其在我国能源勘探、地质研究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