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区别

债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的表述上存在区别。
债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都是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但它们在会计处理和分类上有所不同。
首先,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 Securities,简称HTM)是指企业具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类资产通常包括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被债权投资科目所替代。债权投资科目不仅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还可能包括其他类型的债权证券。
其次,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上,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被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因为企业打算并且能够持有到期的债权证券,其到期时间通常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而债权投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则更加细致,它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债券投资:这是根据债权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填列。
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这是指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3. 其他流动资产:这是指企业购入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此外,债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计量方法也有所不同。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购入时以成本入账,利息收入则要在赚得时入账。而债权投资在计量时,除了摊余成本计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总之,债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准则的修订导致了名称的变化,以及财务报表中分类和计量的差异。债权投资科目更为广泛,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内的多种债权证券,而在财务报表中,债权投资的列示更为细致,反映了资产的不同到期时间和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