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到底存在着什么

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不仅是一座具有世界轴心和世外仙乡象征的高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万山之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昆仑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边缘,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心中的圣地。在《山海经》等古籍中,昆仑山被描述为天帝的下都,拥有九井、九门,门有开明兽守护,是百神之所在。传说中,昆仑山城高一万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持续燃烧不灭的炎火山,成为了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
昆仑神话中,昆仑山是宇宙山、天柱或地轴,象征着宇宙中心的观念。在汉代,这种观念颇为流行,如《尚书纬》和《春秋命历序》中都提到了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北极为天之枢,昆仑为地之柄。汉唐道教继承了这种观念,将昆仑山视为大地中心,玉京山则是天界中心,两者共同构成了天地之中心。
昆仑山脉,作为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其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仑山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此外,昆仑山还与黄河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昆仑山是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对宇宙、对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总之,昆仑山的存在,既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它所蕴含的神话传说、文化内涵,以及与中华民族历史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永恒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