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什么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高程”。
高程,也称作海拔或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相对于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高程的起算面,它是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用于衡量不同地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高程基准面的选择对于高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高度各不相同,不同地点的平均海平面高度也会有所差异。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需要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在中国,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被选定为全国统一的高程基准面。这一基准面的确立是通过青岛验潮站长期观测所得的平均海水面数据来确定的。通过这一基准面,可以计算出全国范围内各个地面点的高程。
具体来说,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就是该点的绝对高程。例如,如果一个山丘的地面点距离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高出100米,那么这个山丘的高程就是+100米。如果这个地面点低于海平面,那么其高程就是负值,例如-20米表示该点低于海平面20米。
高程的测量对于国家建设、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形图绘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程数据,可以精确地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高程数据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分析区域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