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限

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限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南段则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在中国地理学中,外流区和内流区是两个重要的地理分区概念。外流区是指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的区域,而内流区则是指地表径流不汇入海洋,而是在区域内循环或最终流入内陆湖泊的区域。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限并不是一条完全固定的线,而是由多种自然地理因素共同决定的。根据地理学的划分,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限大致可以描述如下:
1. 北段界限:从大兴安岭开始,沿线的山脉包括阴山、贺兰山和祁连山(东端)。这一线大致代表了中国北方草原与荒漠的交界,也是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自然分界线。
2. 南段界限:在南段,分界线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过河西走廊西部,延伸至藏北高原。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是草原与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线,以及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除了上述的北段和南段界限,还有一些其他的地理界线可以辅助说明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干旱气候区。这些区域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河道稀少,水量贫乏。河流多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例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都是典型的内流盆地。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水文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外流区由于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其水系丰富,河流众多,如黄河、长江、珠江等。而内流区由于地表径流不汇入海洋,水系相对较少,河流多中途消失或形成内流湖。
总之,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限是中国地理分区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不仅反映了地表水循环的地理格局,也体现了中国丰富的自然地理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