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半球和西半球怎样划分五带

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主要依据经线,具体是以西经20度(20W)和东经160度(160E)这两条经线为界线。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天体,为了便于研究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其中,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
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是经线。地球上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经度的数值逐渐增加,直到180度经线。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180度经线实际上是一条环绕地球的大圆线,将地球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具体来说,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度(20W)以西,东经160度(160E)以东的区域。东半球则是地球上西经20度(20W)以东,东经160度(160E)以西的区域。这样划分的好处是,由于这两条经线都位于海洋上,避免了将陆地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之中。
此外,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略有不同。五带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出现的天文现象等因素来划分的,具体包括:
1. 热带:位于赤道附近,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有太阳直射现象。
2. 温带: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获得太阳辐射能适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3. 寒带:位于极圈附近,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
在东西半球中,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例如,东半球的热带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而西半球的热带则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
总之,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是根据经线来确定的,而五带的划分则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等因素来确定的。两者都是地球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