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几次会议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23年6月,当时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一策略的确定,为后来的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则是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次大会被称为“国民党一大”,由孙中山亲自主持。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他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变成了一个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这一合作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扩大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以及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大约从1924年开始,到1927年7月结束。这段时间内,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策略认识不一致等,国共合作最终在1927年破裂,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束。
综上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的,这一事件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首次正式合作。